健康園地

卵巢癌「5種人最容易得」!醫嘆:發現都已三四期 原因曝

轉載於 ettoday健康雲

▲▼生理痛,肚子痛,便秘,腹痛,經痛,生理期,月經。(圖/記者李佳蓉攝)

▲卵巢癌死亡率高,當症狀出現被確診往往已發展至第三、第四期。(示意圖/記者李佳蓉攝)

記者李佳蓉/綜合報導

卵巢癌素有「婦女沉默殺手」之稱,其死亡率高,主要因不易被發現,當患者出現因腫瘤壓迫或癌細胞剝落引發的腹脹、脹氣、噁心、易飽足感等,通常已發展至第三或第四期。醫師張志隆示警卵巢癌「最容易找上5種人」,其中包括有家族史、先天性基因突變、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、不曾生育或初經早停經晚的女性都得小心。

馬偕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在YouTube頻道《健康2.0-名醫觀點》指出,罹患卵巢癌患者通常需手術加上術後化療,只有少數標靶藥物當今被證實對卵巢癌有效,患者雖然在初次治療就能獲得一定程度控制,但有70~80%會復發,且復發間隔越來越短,最後甚至產生抗藥性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
▲▼卵巢癌「5種人最容易得」!醫嘆:發現都已三四期 原因曝。(圖/截自《健康2.0》YouTube)

▲即使開刀後,仍有70~80%的卵巢癌患者會復發。(圖/截自《名醫觀點》YouTube)

究竟哪些人容易罹患卵巢癌?張志隆坦言,真正形成的原因還不明,不過有5種人須特別留意:

1.卵巢癌家族史

卵巢癌、乳癌與家族史有一定關聯性,例如媽媽、姊妹或其他直系親屬若罹患卵巢癌,自身須多加留意。

2.先天性基因突變

若經過檢查發現基因有突變,例如最常見的BRCA1、BRCA2,此兩種基因被認為在女性有生之年具有一定比例會產生卵巢癌。

3.子宮內膜異位症

研究發現有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症與特定卵巢癌有相關性。

4.不曾生育

也有說法指出卵巢癌與長期、持續性排卵有關,例如從來沒有生育過的女性,因為卵巢沒有休息、持續排卵而提升罹癌機率。

5.初經早或停經晚

也因為月經週期持續排卵,而成為卵巢癌好發族群之一。

張志隆直言,卵巢癌「沒有真正很好的預防方式」,不過上述的高危險族群,到了一定年紀如40歲後,可定期就醫接受超音波檢查加上腫瘤指數篩檢,為目前被認為揪出卵巢癌較為可行的方法。

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解釋,卵巢的大小約杏仁般尺寸,位處於骨盆腔深處,往往在進展到10~20公分時才開始出現症狀而被注意到,又或產生腹水、腫瘤破裂、扭轉產生腹痛就醫才被發現。

月經,生理期,經期,經痛,肚子痛,MC(圖/達志/示意圖)

▲卵巢癌症狀與腸胃道症狀相似。(示意圖/達志)

外科醫師江坤俊補充,一般而言若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有症狀,這樣的症狀包括:

1.下腹、骨盆或腹部疼痛

2.噁心、嘔吐,伴隨便祕、腹瀉

3.很快有飽足感

4.頻尿與尿急

5.排便習慣改變

6.經期異常

江坤俊提到,上述的情況與腸胃道症狀十分相似,且卵巢癌的第一期、第二期5年存活率不低, 之所以會讓大家感到害怕,是因為大部分在第三期、第四期才會發現。

原文網址: 卵巢癌「5種人最容易得」!醫嘆:發現都已三四期 原因曝 | ETtoday健康雲 | ETtoday新聞雲https://health.ettoday.net/news/2378767#ixzz7kXFLvyuc
Follow us: @ETtodaynet on Twitter | ETtoday on Facebook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